11月9日,照例又是华璨每月的案例督导日,我们再次有幸与杨蕴萍教授面对面学习。
杨蕴萍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认证精神分析师中国-挪威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的创始人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心理咨询与精神医学的先驱多次参与我国心理卫生的重大科研项目协助研制了国内第一个人格障碍的筛查量表填补了我国此项筛查的空白除了多年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杨蕴萍教授引入国外顶级精神分析师来华授课是中方与外国专家联合培训的组织者和协调人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顶尖心理卫生领域人才如今,杨蕴萍教授定期来华璨督导帮助华璨的心理咨询师进一步成长。
案例分析
一:爸爸去哪了?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男性因焦虑而引发的躯体症状前来咨询。咨询师呈报了来访者叙述的材料,用不同的理论观点都可以解释一部分问题,但又很难理解来访者的全部困扰,杨教授启发大家:来访者没有报告的是什么?他诉说了大量的原生家庭情况,过往史,可他的父亲在叙述里几乎没有出现。
这恰恰是案例的突破点,父亲去哪了?注意到父亲的消失后,来访者混乱的过往信息与看似难以理解的症状,开始有了新的假设:有一条线可以将一切串连起来。
二:老公去哪了?
第二个案例,是一位已婚已育的成年女性,来访者自述需要照顾难以独立的弟弟、无法指望的父母、难以相处的公婆,如今加上带孩子的困难,来访者觉得内心已经不堪重负,担心一旦支撑不住,那家就垮了,因此来到了咨询中。
在叙述来访者材料的过程中,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来访者的痛苦,并找到来访者外在痛苦和内心困境之间的联系,但杨教授启发大家思考:丈夫去哪里了?对于一个已婚女性来说,为什么弟弟、父母、公婆、孩子出现了这么多篇幅,却几乎没有提到丈夫?来访者没有叙述的部分,其实是困境的另外一面:为什么在丈夫那里没有获得任何支持?来访者的夫妻关系又如何影响了她?
杨教授以这两个案例来帮助大家明白:案例材料中消失的部分,可能恰恰是咨询的突破口,可以帮助咨询师和来访者工作到更深入的地方。
我想,一个遭遇困境的来访者进入咨询室,就是想要用一双专业咨询师的眼睛,帮助TA看清当下的困境。心理咨询行业也有这么一句话:在咨询中要有三只眼睛,除了要看来访说什么,看自己感受到什么,还要有一只眼睛悬浮在上空:看咨询师和来访者当下的互动。
杨教授的月例督导,就像是华璨心理咨询工作上空的眼睛,帮助我们看到未曾注意到的部分,帮助我们和来访者走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感谢杨蕴萍教授对华璨咨询师团队的督导与培训,我们下月再见!
水始凝,寒将至。
华璨愿做这冬日的暖阳,让你的冬天不再寒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