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是每个患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你确认自己生病的那一刻起,患者就会纠结选择哪种治疗。
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是运动疗法?用药管用吗?能治好抑郁症吗?吃药会上瘾吗?副作用呢?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针对这些疑惑,我试着做一些回答:
一、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吃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
为什么患者普遍对吃药有这样的疑虑?我设身处地,因为吃药有以下“坏处”
1.吃药不一定总能见效。
确实有一些患者,尤其是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无论如何更换敷料,都不是很有效。原因,往往深埋在基因里,是无奈。
2.吃药有副作用。
精神类药物作用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是事实,比其他药物副作用更大。很多患者接受不了副作用,不想吃药。
3.吃药见效较慢。
过去抑郁症用药需要6到8周才能见效;近年来随着药物的进步,时间缩短了,但也需要20天左右。很多患者没有耐心重组晶格结构。这两种方法不需要吃药,而且有长期效果。
但问题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如果病人有急性抑郁症发作怎么办?抑郁症患者病情加重怎么处理?当患者身体状况恶化,无法运动怎么办?病人找不到合适的心理医生怎么办?
在这些情况下,除了吃药别无选择。
没有人愿意吃药,但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来说,服药是必然的选择。
此外,与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相比,药物疗法相对可控、可控、可行。不像前两种,对患者素质要求太高。只要坚持吃药,把自己交给科学。现实中,世界上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是通过药物治疗治愈的。
二、既然吃药是一种不得而已的选择,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趋利避害。
1. 关于“根治”。
其实很多时候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大。医学上有“对症治疗”和“因果治疗”,两者没有区别。对于很多疾病,缓解症状就够了。例如,感冒是一种自我限制的疾病,可以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自行治愈,无需治疗。治疗感冒,只要能缓解头痛、鼻塞、喉咙痛的症状,为什么要治?
此外,药物治疗不排除心理疗法和运动疗法。可以先用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后两者争取时间和空间,做到“标本兼治”。
2.关于副作用。
副作用确实存在,但也没那么可怕。因为副作用的概率很低,并不总是出现。副作用的大小与患者本人有很大关系,也与他服药时的内环境有关。无论如何,与精神疾病造成的破坏相比,副作用微不足道。所以在疾病和副作用之间,应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3.关于复发。
精神病治愈后很容易复发,但也不是没有规律。经验证明,只要严格遵医嘱,坚持用药,体育锻炼辅以心理调节,复发的可能性不大。
4.关于上瘾。
其实“上瘾”这个说法是一种误解。药物研究证明,抗抑郁药不会上瘾。长期服用的原因是为了保持脑内神经递质的浓度,抗抑郁药暂时不可或缺。
我多次给我的病人打了个比方。像个人。我本来可以直立行走,生病了,站不直,还得往后倒;这个时候需要有一只手(药物)支撑他的背部,让他站直,继续前进;这只手不易抽回,往往有独立意识和高质量才能获得长期疗效。
但是,鉴于他们需要太多的适应条件,不那么容易掌握,大多数患者尝试药物治疗是不可避免的。
接下来,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相信科学,保持信心,坚持到药物起效的那一刻。并继续维持治疗直至疗效完全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