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已经公布,难免会有几分喜怒哀乐。即将成为第一名的考生可能过于兴奋甚至自我放纵,而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很可能长期陷入负面情绪,自怜自艾,甚至离家出走或有自杀念头。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父母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家长考生要补心理课
高考结束了。在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和充满期待的家长,似乎都松了一口气。但实际上,在部分考生放松的同时,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仍然无法摆脱“高考后未竟事件”。考试成绩有什么影响,录取标准,能否按志愿录取,如果能适应国外大学,万一考不上怎么办?他们要做好下一阶段的心理准备,考上大学,不考上大学。
家长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既然成绩已成定局,考好考坏都不要再埋怨孩子;引导孩子规划未来生活,家长和孩子可以充分沟通讨论。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他们有经济能力,他们可以带孩子去旅游,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金榜题名后要适度“泼冷水”
高考成绩公布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的心理状态更受关注,而成绩好的往往被忽视。其实成绩好的考生,尤其是成绩超常的考生,很容易进入“过度放纵期”。每天早出晚归,忙着和同学吃饭,唱歌,泡夜店,上网,打游戏。有些人的生活甚至是黑白分明的。由于生活的连续不规律,他们的生物钟平衡被打破,饮食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健康问题。而且有的考生染上了抽烟酗酒的毛病,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要经历集体生活,才能与自己的性格、生活习惯沟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的自我内心暴露是发泄负面情绪的好方法。另外,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写日记,和朋友交流。父母最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适当的“忽视”会帮助考生走出抑郁。
如果高考失利的考生有以下情况:
1、内心痛苦,主动表达或暗示需要心理帮助;
2.情绪过于悲伤、绝望或极度愤怒、不平衡或容易攻击他人,持续两周以上,难以平静下来;
3.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外向活泼,拒绝接触外人,封闭自己;
4.有绝食或暴饮暴食;出现持续性睡眠障碍;
5.酗酒、抽烟或通宵玩电子游戏来放纵自己;
6、经常叹气、自杀的言语、企图或行动准备等。
这个时候,家长要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